疫情期间,豪宅项目“放低姿态”刺激了市场迅速成交。在通胀预期影响下,高净值人群必然会趁机抄底豪宅市场。
最近一段时间,豪宅市场屡屡吸引市场的眼球,前有广州豪宅卖出“刚需速度”、深圳一些价格“10 万 +”的豪宅项目频频“日光”,后有上海“富豪们”在排队为抢先认筹而大打出手,这让全信息圈刷屏的豪宅又“火”了。也让冰冻将近四年的全国房地产市场仿佛一夜之间迅速入春。火爆之余,暗流涌动的豪宅市场是否真的预示市场“回暖”?
千万元级公寓惊现“秒光”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5月 1 日 -5 日,广州千万以上豪宅成交量同比大增 75%,创下了近八年来的次高峰,仅次于 2016 年。在疫情期间的 2-4 月份,广州千万豪宅的成交套数呈阶梯式上升,到了今年 4 月份,随着疫情慢慢得到控制,广州千万豪宅的成交量已经全面超越去年同期。
无独有偶,深圳蛇口豪宅项目再次开盘成功实现三开三罄,总价 2000万元起,当晚售罄,项目吸金超 42亿元。数日之后,项目又在线上加推数套 4000 万元起步的房源,8 秒之后销控表全线飘红。值得注意的是,案场有销售人员表示,这次销售“不接受退房”。伴随着深圳楼市升温,“天价喝茶费”也开始重出江湖,三个宝安中心区的千万豪宅项目被传需加价百万方可购房。
不仅如此,在上海某楼盘的认购现场,戴着口罩排长队抢购房屋的一幕再次上演。据了解,每套总价值从2000 万元到 8000 万元不等,光是最低的认筹金额就必须 600 万元起步,就这样的“门槛”,不仅是排起了长队,甚至还有些人是四五点就来“抢购”了,不禁让众多网友调侃称,这种拿出认筹金的豪爽姿态如同抢白菜一样。
事实上,上海推出的三个千万级别的豪宅项目中,其中一个认筹率高达 555.72%。“上海 5 月至今(采访当天)的新房价格环比上涨 17%,同比则上涨了 26%,均价上涨的原因来自于多方面,其中高端项目(豪宅)的集中入市,在上海整体市场的占比上升,是催升上海一手住宅均价的主要推手。”第一太平戴维斯上海住宅销售部高级董事唐华在接受《中国房地产金融》的采访时如是说。
唐华告诉记者,据统计,今年上海至今获得的 60 余张预售证中,均价高于 8 万 / 平方米的高端项目,就达到了 14 张,就项目数量来看就占到了近 1/4。 因 受 疫 情 影 响,2-3 月的市场供应受到积压,特别是对前期积压的高端项目有加速入市的强烈愿望,而且这些项目对提振市场信心将起到标杆引领性的作用,所以短期内高端项目的预售证发放数量达到了高点,预计这个高峰在 5 月后将会趋缓。
未来伴随着上海中环内核心区的价值普遍提升,互相间的产品竞争更为激烈,促使上海市中心新的价格体系逐步形成。但目前稀缺项目的热销与个别城市的火热不能代表楼市完全回暖,高价房的快速恢复也是市场恢复正常的风向标之一,楼市仍在复苏中。
戴德梁行高级董事、中国区写字楼及华东区住宅部主管沈洁对《中国房地产金融》指出,由于房产本身的超高价值和购买者的富豪身份,豪宅往往受到市场关注更多;因而豪宅市场的起伏,通常也是整体楼市的风向标。
沈洁还指出,无论是2003年SARS、2008 年经济危机、2017年上海限购限贷,还是这次疫情冲击,豪宅市场都是评判整体住宅市场、不动产资本市场的关键因素。这主要与购买豪宅的客群相关,富豪阶层是财富聚集的顶层人群,他们有着极为敏感的经济触角和卓越的前瞻眼光。“如果将豪宅置业看作资本的另一种运作方式,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豪宅市场率先回暖了。看好中国未来大市场发展、看好疫情后的楼市、看好豪宅的长期增值潜力等,都是豪宅市场最先回暖的理由。”
作为投资保值的渠道?
经济学里有个名词叫做“吉芬商品”,它是指价格上升,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反而增加的商品。是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最早发现,1845 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价格上升,但是土豆需求量反而增加了。
前段时间,豪宅似乎也成了“吉芬商品”。房价越涨,抢购的人越多,这与当年爱尔兰土豆价格上涨,需求量反而增加的“吉芬”现象正好“不谋而合”。在罗伯特·吉芬的定义里,“吉芬商品”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该商品为生活必需品,该商品一旦价格上涨无其他替代品;二是购买者收入有限,对于该商品价格上涨十分敏感。吉芬现象本来说的是生活必需品,但当不确定性加大,豪宅这种顶级奢侈品却具备了吉芬商品的特征。
事实上,豪宅的热销与宏观经济密不可分。海外开启量化宽松模式的经济刺激计划,国内面临输入性通胀;国内降准降息也导致市场流动性增加、融资成本降低。此外,全球粮食价格的上涨推动 CPI 保持相对高位水平。此时,高净值人群必然会做出保值增值的措施,购买豪宅则成为最优选择之一 。
一位购买豪宅的业主对记者说,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乃至全球蔓延以来 , 一些汽车、家电、手机制造商纷纷“转战”口罩生产,并迅速投入到这场全球抗“疫”战斗中来。自己也迅速跟风“打入”口罩生产,但看似“躺赢”的生意却“并非易事”,生产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做好消毒工作,还要时刻关注口罩机的稳定性,对每一个细节都要严格把关。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口罩生产线还不一定能够实现顺利运转。
“在这期间,我从购买机器设备及生产原材料等等,前后投入近千万元,但投资收益迟迟不能提高。此外,保值增值的措施也有很多,购买豪宅成为选择之一,毕竟房子买了也可以用来住的,也是刚需。”
此次的疫情对各行各业,包括实体经济都形成了较大冲击,进而影响市场消费和购买力,对于今年豪宅市场率先回暖的情况,也是受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唐华表示,与过往不同之处,此次推出市场的豪宅以小户型面积为主,产品供应填补了之前市中心小户型的空白,也较大程度满足了一些资金有限的市中心需求的刚需客户。
其次,据唐华发现,疫情过后出现了一批对上海城市管理和发展更具信心的客户,这些人看好上海的发展,也愿意融入这个城市,可以明显地看到新上海人购买比例的提高。同时,市中心豪宅项目对资产保值的能力更强,加之贷款利率的降低,也直接助推了豪宅回暖的趋势。
在经历过疫情之后,人们的置业逻辑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在房产的选择上,除了具有保值属性和增值属性外,还必须具备健康属性。中国人有着与生俱来的土地情结、不动产情结,相比于 15 年、20 年就面临衰老置换的大平层,占据城市核心地段和景观资源的别墅产品,是有一定的传世价值。
特别是在疫情之下,人们对生命、生活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健康的增值远比财富的增值更加重要,越来越多的财富人群开始愿意为健康买单,在置业选择上更加倾向别墅产品。在别墅的资产配置作用方面,有着更为独特的见解。例如有天有地的院落生活,将成为未来人居的理想产品。低密度、大花园,开阔的活动空间,隔绝噪音和空气污染,在这样的生活空间可以让身心得到释放。
单纯硬件堆砌时代产品已去
同策集团首席分析师张宏伟认为,尽管各城市各行业均已复工复产,但是,国内面临的问题是因海外“疫情”进出口仍然至少会影响至下半年,甚至会影响到全年,同时,国内需求也很难那么快恢复正常。
因此,从楼市需求的角度来看,即使现在豪宅市场“秒杀”热销,由于需求端的收入(包括企业主的收入,也包括个人的收入)还没有稳定下来,甚至还会面临下降,豪宅市场也难免会受到影响,因此,年内豪宅市场“秒杀”热销现象能否持续,关键就要看现在复工复产的情况,尤其是经济复苏的状况。
“以高端市场为例(均价 8 万以上),今年上海已入市 14 个项目中,有 8 个项目达到认筹比例高于 1:1,同时开盘去化达到八成以上。”唐华认为,豪宅热销成为一种现象,其热销项目的主要原因是:项目资源稀缺,例如具有不可多得的江景资源,或者是板块供应稀缺、所在区域多年缺乏供应;又或者是产品定位合理等项目,在面积和总价上更好地匹配了区域客户需求。
可见在资源、单价、产品这三者之间如何合理平衡,市场已经逐渐形成了共识。对于本身具有较高判断和鉴赏能力的高端客户,开发商只有用心做好产品,在某一方面形成自身卖点,方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至于潜力板块,唐华提出,不妨多关注有政策大规划和豪宅供应潜力较多的板块,这些区域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资产保值升值的空间会更大。
随着豪宅客户的鉴赏能力不断提升,单纯的硬件堆砌时代产品已经过去。未来的豪宅提升方向之一将更注重物业服务,客户对物业体验的认知升级,豪宅服务为“王”的时代将会到来,这方面更多地向国际顶级豪宅看齐。
此外,唐华认为,以科技智能和数字化管理的应用会得到普及和增强,这些新技术在人员成本管控和服务水平上,将提升到更高层次。唐华预计未来市中心项目的单价差距会逐步缩小,随着整体价格体系的拉升,将促使各板块间更多地通过面积设定来影响总价,进而满足不同层级客户的需求。
比如在绝对的资源优势地段,会更多地出现大面积顶级豪宅产品,以满足峰层人士的需求。而在能级稍弱一些的市区地段,将出现更多小面积、较低总价的产品,以满足市中心需求的“刚需”类客户。这种通过总价进行“产品分级”的概念会得到更广泛的接受。
在市中心高单价前提下,不管面积是大或小的“豪宅”产品,开发商在设计、装修、配置上仍在不断精益求精,以满足挑剔客户的需求。甚至能看到对传统住宅形式的大胆突破。更多更好产品的出现,预示着豪宅产品个性化时代将会来临,对购房者来说才能得到更大的收获。
豪宅,不只在豪价,随着“豪宅产品主义”的盛行,各大豪宅开发商都铆足劲在产品上下“硬功夫”。对此,沈洁补充说到,豪宅的打造,其实就是身份感的认同。所以,除了硬件、软件方面的高标准打造之外,更需要营造高端生活圈。富豪们买资产、买未来,也买平台式的社交和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