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这样一座历史底蕴和发展潜力都不可小觑的城市,也“放下身段”参与到“抢人”大战中来了。
“苏湖熟,天下足。”
从春秋时期的吴国古都,到明清时期富甲天下的江南大都会,苏州在历史上地位从来不低。
而在现代,随着“苏南模式”以及众多经济开发区的兴起,在1978-2013年间苏州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首位,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
而在2015年,苏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到0.894,相当于世界第18位的以色列。
如今,这样一座历史底蕴和发展潜力都不可小觑的城市,也“放下身段”参与到“抢人”大战中来了。
根据苏州市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微信公众号消息,《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优购房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已于近日正式出台。
《办法》规定,苏州吴中区每年将提供一定数量房源面向优质高科技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定向优惠出售;符合购房条件的企业或个人经认定后给予优购房实际销售价格20%-30%不等的折扣奖励。
最高折扣30%
《办法》显示,优购房主要是针对优质高科技企业和高层次人才的,且要满足开发区工作并交纳社保,个人及家庭在苏州大市无自有住房和购房记录。
以企业为单位的申请,最多享受10套优购房,且该个人需要在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担任高管和技术骨干。
首先满足在全球前五强或细分领域国内前三强企业;全球五百强企业;上市企业在开发区内设立总部、研发中心或产业化基地的新注册企业员工。且该企业要满足,注册资本至少500万美元或3亿元人民币,到账资金不少于50%,开工投产、并顺利运营1年。
如在已经落户在开发区企业上班,则企业需是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且亩均税收60万元及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且亩均税收50万元及以上;企业上市,即在境内外成功上市,且上市主体在开发区的也享受优购房。
以个人名义申请的购房者,首先要满足在开发区工作2年,且个人及家庭在苏州大市无自有住房和购房记录。
享受30%优惠的人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发达国家权威学术机构会员等。
享受25%优惠的人才包括,落户开发区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等。
享受20%优惠的包括,落户开发区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学者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
符合企业类申请条件的,只有一次优购资格。每个申请优购房的个人只能享受一次优购房政策。夫妻双方均符合购买资格的,限申购一套优购房。
《办法》还规定,通过新建商品住宅配建筹集,在开发区新出让的部分商品住宅用地中,按一定比例配建优购房。
根据优购房的保有量,每年提供一定数量房源定向优惠出售。每套优购房的价格,由优购房销售管理领导小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商品房备案价报优购房销售管理领导小组,优购房领导小组可根据市场交易价格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优购房对外实际销售价格。
“抢人”新招频出,住房依旧是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发布各种人才引进与落户等政策的城市已经超过60个,特别是二三线城市,不断推出人才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
但近期,全国各地出现的“以房抢人”政策不断升级,尤其在呼和浩特推出“大学生半价买房”新政后,迅速成为全国热议的焦点。
4月18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大学毕业生安居工程(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具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往届3年及以内)可半价买房”。
除呼和浩特外,2019年海南、宁波也有类似“以房抢人”政策。
3月29日下午,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联合发布《关于完善人才住房政策的补充通知》,放宽引进人才在海南购房资格和信贷要求,规定随总部企业迁入员工享受本地居民同等购房待遇。这意味着,未来部分企业的员工在海南购房,不受到户籍限制。这是避开海南楼市“限购令”的新路径。
4月21日,浙江宁波发布最新人才政策,涉及高层次人才、基础人才、应届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青年精英人才、青年留学归国人才这五大类人才。按照规定,此次宁波人才新政对符合条件的本科生在购买家庭首套唯一住房最高可获得不超过8万元的补贴,而高层次人才最高可获得60万元的住房补贴。
房子真的会成为未来城市“抢人”的“杀手锏”吗?
业内人士对媒体表示,落户宽松、购房首套不限购、提供购房补贴确实已是大部分二、三线城市发布的主要吸引人才政策。目前看,京沪等一线城市限购严格,房价高企,人才居住生活不易。在这种情况下,二、三线城市的房价相对较低,若放松购房条件,再有购房补贴,显然更能吸引人才流入。
但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以房抢人”政策在吸引人才方面虽然能起到正面作用,但具体效应明显还需要看后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房汇通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告知我们删除。(400-963-9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