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8-5654-666
热门搜索:  苏州  杭州  昆山  虹桥  力波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楼市资讯>

全网独家数据分析!这两天的重磅报告,透露了太多秘密

发布日期:2022-10-22 17:09浏览次数:

伴随着头天的会议,一份 72 页的报告旋即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有人想从中找到未来的发展的方向,有人想从中发现财富增长的密码。

这不,第二天,一张关键词词频变化统计图表就开始在网上四处流传,见下表。

可我仔细看了看,立刻发现不大对劲。

简单说,2022 年 4 月提出的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言犹在耳," 市场 " 一词怎么可能才出现 3 次?

于是,为了搞清楚真实情况,我花了大半天的时间认真研读了往年的三份报告,筛选了其中出现的一些高频词汇。别说,的确有不少有意思的地方。

今年的报告中," 人民 " 很抢眼,出现了 177 次。

不过,它其实在前两份报告中同样高频出现。

这样的词,除了 " 人民 ",还有 " 发展 ",出现了 237 次。

和十年前的报告相比,频次增加最多的是 " 安全 " 一词,从 36 次增加到 91 次。这跟中国越来越强调国家安全的大趋势是吻合的。

需要注意的是," 安全 " 一词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粮食、能源、供应链产业链、金融……就连基建也被提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极其罕见。

今年的报告,感觉是对这十年中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与方向,进行了一次系统性总结,报告特别提到要 " 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其中网络、数据、生物被提到了相对靠前的位置,这也许是对持续三年的疫情,以及近期中国锁定境外对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攻击的再度警醒。

有一词,出现的次数不是最多的,但是一定会吸引最多的关注,就是 " 中国式现代化 "。

" 中国式现代化 " 与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形成共振,是这十年间的核心命题——

报告提出,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中国式现代化 ",这个全新的提法将成为理解中国未来十年乃至三十年的政策、战略的题眼。

智谷趋势在昨天的文章中对 " 中国式现代化 " 做了第一时间的解读,其本质要求之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教育、科技、人才。

" 现代化 " 的出现频次,由此从十年前的 36 次增加到了 83 次。

给 " 现代化 " 赋予 " 中国式 " 的前缀和限定,之前类似的就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的提法,相信这个提法今后一定会被反复提起,其内涵也将会得到不断发展丰富。

报告中,与 " 中国式现代化 " 相呼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新时代 " 一词,只在十年前的报告中出现一次,却在今年的报告中出现了整整 39 次,也能侧面反映出对新时代的渴望。

事实上,正如报告所言,"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作为执政党的会议,报告对于经济议题的关注主要是提纲挈领式的。

比如房子,2012 年提了 5 次,2017 年提了 3 次,2022 年提了 6 次,呈现一个 "U" 型曲线。提的最少的时候,正好是 " 房住不炒 " 被执行的第一年。

" 房住不炒 " 今年也出现了,并且和以往一样,是放在社会保障的段落。

这意味着,尽管从去年开始的楼市寒冬席卷全国,松绑潮也此起彼伏,但房地产的基本定位没有发生改变,房地产依旧不会也不能成为短期刺激经济发展的手段。

随着 " 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 逐步建立,住房双轨制得以平稳运行。让商品的归商品,保障的归保障。

又比如金融和资本,十年来被写入报告的次数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不过,今年的报告提到:"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 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这个提法最早出现在 2020 年底的金稳委专题会议上。这是一个微妙的信号。虽然当年的风云变幻早已经成了往事,今年也出现了不少对于平台经济的利好信号,但大方向上的监管与规范还将持续。

还比如 " 市场 " 一词,2017 年的报告提到,"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而今年的报告明确提到 "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高水平 " 或许体现在:

从 " 激发和保护 " 企业家精神到 "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

以及市场的整体开放步伐。从 " 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 到 " 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还有关于碳排放这样的全新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从 "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 到 " 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向来都不是大会的主角,但与之前还能作为一个产业被写入报告,今年只提了一句话:

" 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十亿三千万人。"

互联网从主要产业到基础设施,背后也反映了这十年澎湃的浪潮。

高频词中还有 " 科技 " 与 " 教育 "。事实上,它们一直都是大会的核心关注,也将继续影响未来格局。

正如报告所提:"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创新,是现代化的依仗,核心路径是 " 新型举国体制 "。

发展速度换挡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倒逼经济活力是一定会出现的画面。这个过程,需要国家实验室的推动,需要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布局,也需要科技领军企业去主导产学研的融合。

因此,教育上也会更加倾向培养科学和技术人才,通过职业教育使得人才培养更细化。

就好像我的同事之前到长沙的三一重工去考察,看到许多年轻人就是在技术车间里对着平板电脑点一点,旁边的机器人就会按指令完成工作。

许多人也许会觉得,这不就是科技在取代人才吗?有一定道理,但你不可否认的是,正是技术的变迁,才让更多高质量人才得以顺畅地进入实体经济。而且这种相对更为舒适的工作状态,也是十年前的技术人才所期待的。

举国体制搞科技创新,有意思的是,美国似乎也准备这么干。当然,两国的举国体制差异巨大。上一次,美国动用举国体制搞创新,还是冷战中。

大国博弈之下的这份报告,或许能够让我们对未来中国要走的路有更清醒的把握。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房汇通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告知我们删除。(400-963-9718)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5-现在. 房汇通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6136号

     备案号: 沪ICP备20015645号-1     沪ICP备20015645号-2